周佛海
周佛海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少有的变化无常的人物,他一生三变,反复无常。他曾是中共一大代表、党的创始人之一和中共一大的代理书记。“一大”后,他居然叛党而去,成为蒋介石的亲信和国民党内的“状元中委”。抗战期间,他又叛蒋投日,成为汪伪政权的“股肱之臣”。在抗战胜利之时,他摇身一变,由臭名昭著的大汉奸,变成了国民党的接收大员。他一生三变,朝秦暮楚,的确值得后人玩味和深思。1946年11月7日,国民党首都高等法院对周佛海作出判决:周佛海通谋敌国,图谋反抗本国,处死刑,褫夺公权终身。蒋介石下令将周的死刑减为无期徒刑。1948年初,周佛海心脏病复发,死于高等法院南京老虎桥监狱的囚室之中。
陈公博
(1892—1946) 广东南海人。1907年加入同盟会。1920年北京大学毕业,在广州参与创办《群报》。1921年初在广州成立中国共产主义小组。同年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2年投靠广东军阀陈炯明,后逃亡日本。次年被中国共产党开除党籍。同年赴美国留学。1925年回国。历任国民党政府广东省农工厅厅长兼军事委员会政治训练部主任、国民党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农民部部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政务局局长、国民党中央常委兼工人部部长、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主任。1928年拥护汪精卫,反对蒋介石,成为国民党改组派首领。1931年后任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委员、实业部部长。抗日战争爆发后,历任国民党民众训练部部长、军事委员会第五部部长、四川省党部主任委员。1938年与汪精卫投靠日本。1940年任汪伪政权立法院院长、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政治训练部部长、上海市长兼上海市保安司令、清乡委员会副委员长。1944年汪精卫死后,任伪国民政府主席、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行政院院长,对沦陷区人民进行残暴统治。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逃亡日本。后被提解回国。1946年6月3日在南京被枪决。著有《寒风集》、《四年从政录》、《我与共产党》、《八年的回忆》、《苦笑录》、《陈公博先生文集》。
包惠僧
包惠僧 (1894—1979) 湖北黄冈人,又名晦生,别名鲍一德,笔名栖梧老人。1920年参加武汉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7月,受陈独秀委派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后,在上海参加编辑《劳动周刊》,同年10月,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武汉分部主任。1922年任中共北京区委委员兼秘书。1923年任中共武汉区委委员长。1925年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师第一团党代表、第二十师党代表。1926年,任高级政治训练班主任政治教官、战时政治训练班主任,后到武汉任新闻检查委员会主席。大革命失败后,脱离共产党组织,1949年从澳门回到北京。1950年入华北人民革命大学政治研究院学习,后任内务部研究员、参事,国务院参事。
刘仁静
刘仁静(1902-1987),又名亦宇、敬云、养初,湖北应城人。1918年入北京大学学习。1919年因参加五四运动被捕。获释后参加少年中国学会。1920年加入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和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2年与邓中夏创办社会主义青年团机关刊物《先驱》。同年9月随陈独秀去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和少共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1923年回国参加党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同年7月参加团的第二次代表大会,曾任团中央书记。在北京曾主编《政治生活》。1926年去莫斯科列宁学院学习,在该院参加托洛茨基派的活动。1929年4月回国,因参加托派组织活动,1929年被开除出党。1935年被国民党逮捕。抗战前出狱。曾在国民党机关供职。全国解放后曾发表声明,自称在1937年已被托派开除。1950年在北京师范大学任教,后任人民出版社特约翻译、国务院参事。1987年8月5日在北京去世。
张国焘
[张国焘](1897—1979)又名特立。江西萍乡人。1916年入北京大学读书。1919年五四运动中表现积极,被推为北京学生联合会讲演部部长。1920年10月,参加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1921年7月出席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局成员,分管组织工作。会后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主任兼《劳动周刊》主编,领导工人运动。1922年7月在中共二大上继续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1923年6月在中共三大上,反对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以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正确方针。1924年1月出席国民党一大并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1925年1月在中共四大上当选为中央局委员,并任中央工农部主任。1926年后,面对国民党右派排斥、打击共产党,破坏国共合作的阴谋活动,他执行妥协退让政策。1926年底,任中共湖北区委书记。1927年7月任临时中央常务委员会委员,曾赴南昌阻止发动南昌起义。1928年赴苏联参加中共六大,在六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会后作为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留驻莫斯科。1931年初回国,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后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任中共鄂豫皖苏区中央分局书记兼军事委员会主席。11月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副主席。他在鄂豫皖积极推行王明“左”倾冒险主义方针,并主持开展错误的“肃反”。1932年10月撤出鄂豫皖苏区后,带领红四方面军进入川北,与川陕边党组织创建川陕根据地,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1935年4月放弃川陕根据地开始长征。6月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四川懋功地区会师后,反对中央关于红军北上建立川陕甘苏区根据地的决定,进行分裂党和红军的活动,10月率部南下川康,在卓木碉宣布另立“中央”。1936年6月被迫取消第二“中央”。同年7月任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随后与红二、红四方面军一起北上,10月到达陕北。1937年3月,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批判他的分裂主义和军阀主义错误。为了教育和挽救他,同年9月仍派他担任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代主席。1938年4月初,他乘祭黄帝陵之机逃出陕甘宁边区,投靠国民党。4月18日被中共中央开除党籍。不久,加入国民党的特务组织——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主持“特种政治问题研究室”、“特种政治工作人员训练班”,从事反共特务活动。1941年起任国民参政会第二、第三、第四届参政员。抗日战争胜利后,一度出任国民党政府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江西分署署长。1948年6月在上海创办《创进》周刊,继续进行反共宣传。同年11月去台湾。1949年转居香港。1968年移居加拿大多伦多。曾经写作《我的回忆》。1979年一个寒冬之夜,冻死于一家养老院。
李汉俊
李汉俊(1890—1927),湖北潜江人。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早年 留 学日本,接受马克思主义。回国后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大力推进建党工作,为召开中共一大做出了卓越贡献。1922年回武汉组织学生、工人开展革命活动。1927年被反动军阀杀害,年仅37岁。1952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亲自签发了《革命牺牲工作人员家属光荣纪念证》,证书上写着:“李汉俊同志在革命斗争中光荣牺牲,丰功伟绩永垂不朽!”
李达
1890年10月生,湖南永州人。1919年五四运动后,致力于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1920年夏与陈独秀等人发起成立上海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并主编《共产党》月刊,参加《新青年》的编辑工作。1921年2月起任上海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代书记。1921年7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局宣传主任,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1921年8月至1925年5月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委员。1921年9月创办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出版机构--人民出版社,出版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著作和革命丛书。1922年7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同年11月应毛泽东邀请到长沙出任湖南自修大学校长,并主编自修大学机关刊物《新时代》。大革命失败后,在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险恶环境中,他坚守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阵地,成为卓有建树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1937年5月在上海出版《社会学大纲》,被毛泽东誉为是“中国人自己写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号召党的高级干部学习此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长期担任武汉大学校长和中国哲学学会会长,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应用和发展作出了多方面的贡献,毛泽东曾当面称赞他是理论界的鲁迅。1966年8月在武汉逝世。
何叔衡
何叔衡,1876年生,湖南宁乡人。1914年,何叔衡与毛泽东相识于长沙,二人志同道合,成为挚友。1918年4月,何叔衡与毛泽东、蔡和森等组织成立新民学会,曾任执行委员长。1920年与毛泽东等发起组织俄罗斯研究会,并参加长沙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7月出席党的一大。会后,任中共湘区委员会委员。1927年马日事变后,在上海为党创办地下印刷厂,开展党的地下工作。1928年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与徐特立、吴玉章、董必武、林伯渠等编在特别班学习。徐特立曾说,在莫斯科,我们几个年老同志,政治上是跟叔衡同志走的。1930年7月回国后,在上海负责全国互济会工作,营救被捕同志,组织革命者去苏区。
1931年11月,何叔衡到中央革命根据地,与毛泽东等参加了中央工农政府的领导工作。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任临时中央政府工农检察人民委员、内务人民委员和中央政府临时法庭主席等职。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中央根据地坚持游击战争。1935年2月24日,从江西转移福建途中,在长汀突围战斗中壮烈牺牲,时年59岁。
陈潭秋
陈潭秋 (1896—1943)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原名澄,字云先,湖北黄冈人。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毕业。1920年任武汉中学教员。同年秋,与董必武、包惠僧等发起建立武汉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7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后,负责武汉党的组织工作,曾组织武汉各群众团体支援京汉铁路大罢工。1923年去安源负责工会教育工作,并任社会主义青年团安源地方委员会委员长。1924年后任中共武汉地委书记、湖北区委委员兼组织部长,曾参加中国国民党湖北省党部的筹建工作。在中共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和六届三中全会上均当选为候补中央委员。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曾任中共江西省委书记、江苏省委组织部长、顺直省委宣传部长、中央组织部秘书、满洲省委书记、江苏省委秘书长、福建省委书记。1934年任中央工农民主政府粮食部长。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后,留在根据地坚持游击战争,任中央江西分局委员兼组织部长。1935年赴苏联参加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工作。1939年回国,化名徐杰,任中共驻新疆代表和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主任。1942年9月,被新疆军阀盛世才逮捕,在狱中与敌进行顽强斗争。次年9月27日,在迪化(今乌鲁木齐)被秘密杀害。